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“z世代”加入家政大军 年轻基因重塑行业生态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17 08:22:00    

穿上鞋套,组装好工具,构思出快捷有效的方案,各就各位,一场清洁“战役”无声打响。在深圳市景佳家政的服务站点里,清一色的“95后”“00后”年轻人正背着15斤重的工具包穿梭于楼宇之间。他们要扫去的不仅是油污与灰尘,还有“年轻人做不好卫生”“大学生怎么做保洁”的偏见和质疑。当青春身影涌入曾被视作“阿姨专属”的家政行业,蜕变正在悄然发生。

▲日常深度清洁的部分用品

“z世代”入场,家政从业者趋于年轻化

炽热的7月,深圳又迎来新一批热情洋溢的毕业生,福田区一栋高端写字楼内,王施宇打开专业工具包,13种清洁剂与7条分色毛巾整齐排列。“家具用绿色软毛巾,厨房油污用紫色毛巾,厕所水渍归蓝色管。”这位去年毕业后加入家政行业的大学生动作利落,每一个清扫步骤都安排得井井有条,与一年前首次上门,紧张到"不敢跟客户交流"的慌乱新手判若两人。

这扇崭新的职业大门,是王施宇用勇气敲开的。王施宇今年23岁,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,2024年毕业后他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,但工作内容枯燥,又累又缺乏成就感,便辞职回了湖南老家。待业在家的他,无意间刷到了一则招聘家政人员的信息,见薪资不错还包住宿,便抱着“先就业再择业”的想法投了简历。

家人不解:“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大学生,怎么去干保洁呢?”王施宇回了句“趁现在还年轻,想多尝试新事物”,就义无反顾地拖着行李奔赴深圳。

▲王施宇为客户的新家“开荒”

没有任何经验的王施宇进公司后,立刻被安排参与各种培训,练体能,练技能,也练沟通技巧。经重重考核过关后,他才被允许在老员工的带领下开展入户服务。首次入户,他就遇到了“超时”的尴尬场景,“可能是太紧张,感觉啥都没干,两小时就过去了。”王施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。

▲王施宇在客户家里做清洁

“首战”失利后,王施宇就启动“勤学苦练”模式,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手抓,随着那双握画笔的手逐渐变得粗糙,他的能力也飞速增长。他和同事为南山一家新公司“开荒”清扫不仅得到称赞,对方还给他们点了奶茶和午饭,发了小红包鼓励。

不到半年,王施宇不仅精通各类保洁业务,还解锁了布艺沙发清洗、甲醛治理等新技能。因表现优异,他还被公司提拔为站点的“什长”,协助管理站点工作。

▲退役军人姜子豪从事家政行业开启新的职业篇章

同一站点的姜子豪则带着部队烙印。这位23岁的退役军人为了解决就业问题,在同学介绍下入了职,他话不多,干活利索,每单任务都像对待军事行动般完成得既精准又漂亮。“内务整理是部队基本功,擦玻璃能照出人影才达标。”退役军人的身份助他赢得了客户额外信任,他也以高标准的工作成果回报这份珍贵的情感。

▲吴艺阳在清洗空调

潮汕小伙吴艺阳的转型更具颠覆性。电商出身的他认为“00后做家政是一个很新颖的卖点。他把电商思维融入服务中,在做基础保洁服务时敏锐捕捉到客户空调积灰问题,顺势推荐深度清洗服务,这种“服务即链接”的意识,让他的业务量不断攀升。

像这样勇闯家政行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。王施宇所在的家政公司,基层服务人员中“95后”占比95%,“00后”高达40%-50%,最年轻员工不到20岁。

用劳动扫除偏见 重塑职业认同感

比起干活的苦和累,年轻的家政从业者面临的更大考验,是来自客户的偏见。"这么年轻,自己都做不好卫生!”客户一开门见到是年轻人,就下意识质疑其能力,这是大家都曾遇到过的情景。

“这很不公平。”王施宇选择用行动打破偏见。在一次保洁服务中,当他蹲在地上清除新房窗框水泥渍时,客户全程审视的目光让他如芒在背。完工验收时,客户突然指着阳台推拉门轨道:"这里没清干净。"他二话不说,立即拆下轨道,掏出专用刷深入缝隙,扫出小半碗碎石粉尘。"没想到,年轻人做事还挺仔细的。"被这份认真打动,客户态度马上逆转,不仅给了好评,还多次复购清洁服务。

▲吴艺阳接单后正前往客户家中

吴艺阳则在工作中,享受与人交流和乐趣,也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。他曾参与上门免费为特殊群体清洗家电的公益活动,当空巢老人与他聊天,向他真诚连致谢时,他对这份平凡的工作有了职业认同感。"智能清洁设备能替代部分劳力,但替代不了交流的温度。"他说。

“时间自由”“氛围轻松”“收入尚可”,是很多“z世代”选择加入家政行业的原因。王施宇介绍,他们一天的工作也是从8点左右开始,下午五六点结束,干了仅半个月,他就领到了3000多元的工资,熟练后,这个数字跃升为8800多元。“望着工资到账信息,我心里很踏实,觉得这个行业有前景,可以继续干下去。”他说。工资也胜过千言万语的解释,如今他的父母已认同他的职业选择。

痛点中觅新机:家政企业向员工制转型发展

行业变革暗合宏观发展趋势。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及消费洞察报告》显示,我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,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1641亿元,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13000亿元。

这样一个万亿级市场,却一直处于缺人状态。据商务部《2023年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》,全国家政从业人员缺口达2000万。另一边,2023年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,创历史新高,服务业成为重要吸纳渠道。

春江水暖鸭先知,家政企业也嗅到市场动向,迅速做出反应,“90后”退役军人蒋强就是其中一员。他敏锐洞察到,随着90后成为消费主力,市场对品质家政服务的需求激增,但行业却存在“不规范、缺人才、低认可”的痛点:年轻人因“没发展、没尊严”不愿入行,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,社会观念滞后存在职业偏见。他认为破局关键在于“职业化”,让年轻人把家政视为一份有尊严、有前景的真正职业。

蒋强创立了深圳市景佳家政公司,构建了一套创新运作模式:借鉴军营“班长制”,建立“员工-伍长-什长”的清晰晋升通道,管理岗享津贴,基层员工通过星级技能考核提升提成,实现“技高者多得”。同时,针对年轻人在深圳的生存压力,公司提供站点住宿、全员劳动合同及社保,彻底告别“灵活就业”的不稳定感,打造有保障的职业归属。配套严格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和全程拍照打卡的可视化品控机制,既保障服务质量,也依据证据保护员工权益,应对争议。

通过这一系列举措,景佳成功吸引并留住了以“95后”“00后”为主体的年轻团队,留存率超七成。这些年轻人也用更细致、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市场认可,月订单稳步增长,客户复购率持续升高。“职业无贵贱,为客户创造整洁温馨的家,这份成就感就是价值所在。”蒋强如是说。

▲完备的除甲醛设备

“用双手养活自己是值得尊敬的事”

“‘z世代’择业呈现‘去虚向实’的特征,技术型服务岗位因技能成长可视化受到青睐。”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吴怿分析,“z世代”选择从事以家政为代表的轻体力劳动,一方面折射出职业观念的变化,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解决就业的现实考量。她特别指出,“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,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。”吴怿希望高等教育能够跟上市场发展趋势,加强高校家政专业建设,培养一批适配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。

家政行业是促消费、惠民生、稳就业的重要领域。近年来,国家也陆续出台《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》的政策,推动相关服务标准的制定进程。

“政策东风已来,我们期待家政服务行业朝着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,吸纳更多年轻的人加入。”蒋强的产业蓝图正朝着专业化和细分化的方向延伸。站点新设的养老护理培训区里,一件件助老设备陆陆续续安装完毕。“正与卫校洽谈合作,希望吸纳有医护知识的年轻人进入行业,为市场输入专业化的家政人才。”

职业尊严不源于西装革履,而在于能否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。打破偏见、敢于尝试的新一代家政人,正试图用专业和智慧擦拭出行业的星辰大海。

深圳晚报记者 秦瑶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