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71岁海棠区退休教师陈世骥:“想把仲田岭革命英雄的故事,讲给更多后人听”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18 12:05:00    

“张开泰、符铭华、王金、刘明山……这些人都是从我们仲田岭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英雄,如果我们当地人都不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、斗争事迹,那就太可惜了。”陈世骥说。

今年71岁的陈世骥,是海棠区风塘村的一名退休教师。自上世纪90年代起,他通过当面采访、查阅史料等方式,搜集、整理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,将他们的故事编撰成册,并通过宣讲、发表文章等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。

陈世骥在采访中展示他所著的《仲田岭革命史》一书,并分享其中的革命故事。

“不管过去多少年,他们身上的精神都值得被后人铭记”

三十余年来,为了更为准确地收录仲田岭革命根据地上的英雄故事,陈世骥已经数不清,自己手写了多少张笔记,打印了多少份底稿。

“时间、精力、打印费、交通费……这些都是成本,尤其是前中期,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自掏腰包,自费在做这件事。”陈世骥一边说着,一边掏出了自己这些年打印的部分底稿,铺展在桌面。有的纸张已经发黄,有的还用黑色中性笔勾出差错处进行修改。

“现在回头想想,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。在采访和搜集史料的过程中,我的触动很大。”陈世骥回忆,“在采访革命英雄刘明山的过程中,他向我展示了在战场上受枪伤留下的疤痕。数十载过去了,伤疤仍然历历在目,不敢想象当年他和战友们经历了怎样残酷的战争考验。”

陈世骥说,最让他动容的一次,是对革命英雄王金的采访。“2000年,我在朋友的帮助下,联系上了王金同志。彼时,她作为陵水离休干部,定居在当地。为了能和她见上一面,当面听她讲讲那个烽火年代的斗争故事,我和朋友从车站乘着客车,‘摇’到了陵水。”

“随着客车驶过斑驳的砂石路抵达陵水,刚一下车我就感到头晕目眩。但我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适,找到了王金同志的家,那是在城中心的一座小屋。”陈世骥回忆,“我们表明来意后,她很开心,像‘竹筒倒豆子’一样讲起了烽火年代的往事。”

王金说,自己曾三次从敌人手中死里逃生。“危急时刻,多亏了热心群众向我施以援手,是心中的信仰让我在困难中咬牙坚持下来。”

“这份信仰不只存在于我一人身上,可以说我们每位在根据地上坚持斗争的同志身上都有。”王金一边说着,一边向陈世骥讲述那些年发生在根据地上的故事。

“我们第一次见到王金时,她已年近八旬。可每当回忆起那些往事时,她总是表现得头脑清楚、逻辑清晰,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,仿佛当年的一幕幕就发生在眼前,让我们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。”陈世骥回忆。

“刘明山、王金等老同志回忆往昔时的态度,让我更加坚定了心中整理、编撰仲田岭革命英雄故事的想法。”陈世骥动情地说,“我知道,这样做是值得的。不管过去多少年,他们身上的精神都值得被后人铭记。”

“想通过更多形式、更多渠道,把仲田岭的革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”

陈世骥的家中一直收藏着一本《仲田岭革命史》,厚达近百页,几乎靠他一己之力汇编而成。

陈世骥说,在编撰这本书的过程中,遇到了不少困难。“尤其在前期,一边要忙于教学工作,一边要利用空余时间整理、编辑、校对,不知道在多少个夜晚的灯光下熬花了眼。”

“好在这些困难后来都克服了。”想到这,陈世骥长舒了口气。

不过,眼下摆在陈世骥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。“我记录下这些故事,不是为了一个人自娱自乐,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,在仲田岭这片土地上,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、值得铭记的革命斗争故事。希望更多人能从中感悟并铭记宝贵的爱国精神、团结精神、拼搏精神与斗争精神,以之砥砺前行,为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。”他语重心长地说,“但是,现在却没有太多合适的渠道能够把这些故事传播出去,这是我心里的一大遗憾。”

“幸运的是,这些年在当地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帮助下,我得到了一些机会。”讲到这,陈世骥的眉头微微舒展,脸上露出笑容,“比如,我有机会到海棠区中小学乃至三亚其他地区中小学去给学生们宣讲,讲先辈们身上伟大的斗争故事。再比如,我有机会向报纸和期刊投稿。”

“7月23日,我投稿的《巾帼铁骨:抗日女杰王金的三次生死历险》一文在《三亚日报》3版上刊登。”陈世骥一边说着,一边将自己收藏的当期报纸铺展开来,脸上的笑容更深了。“这是我第一次在地方报纸上署名发表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的英雄故事,拿到报纸的那一天,我激动得一整晚没睡着。因为这意味着仲田岭的故事得到了更远的传播。”

“最近,海棠区老干局邀请我以‘仲田岭革命史’为主题写一部话剧剧本,日后能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排练、演出,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当年的峥嵘岁月。我既兴奋,又紧张。”陈世骥接着说道,“兴奋的是,不同的呈现形式能帮助更多人了解仲田岭的故事;紧张的是,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话剧剧本,担心自己写不好,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。”

“但是我一定会尽力而为,努力把剧本写好。”陈世骥坚定地说:“因为,我想通过更多形式、更多渠道,把仲田岭的革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。”

来源: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

编辑:赵世曦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