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范县人大:持续强化“两个联系” 激发代表履职“新活力”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7:47:00    

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郭彬 徐明霞

范县人大常委会以持续强化“两个联系”为抓手,持续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、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联系人大代表机制,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,为代表履职注入新动能,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。

完善制度,让联系机制"转起来"

范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"两个联系"作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、增强人大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,建立健全制度体系,确保联系工作常态化、规范化。一是完善制度确保有章可循。县人大常委会制定《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工作的办法》《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》,明确联系内容、方式和频次,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至少联系2-3名基层代表,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结合职能分工,定向联系相关领域代表,确保联系工作有的放矢。二是优化架构确保联系精准。根据代表行业分布和专业特长,县人大常委会将全县245名人大代表划分为法制、经济,教科文卫、农业农村、城建环保、财政预算、社会建设等7个专业小组,由对口专委会或工委负责联系,增强联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例如,经济工作委员会重点联系企业界代表,定期组织座谈交流,收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。三是强化考核确保落地见效。“两个联系”工作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考核,建立代表履职档案,记录联系情况、建议办理和问题反馈等内容,每季度通报一次,对联系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,激发工作积极性。

履职增效,让代表工作"活起来"

范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联系形式,打造“三位一体”履职平台,推动代表履职从"会议型"向"常态化"转变,确保代表"闭会不歇业、履职不断线"。一是视察调研求“深度”。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,县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。2025年以来,先后围绕乡村振兴、教育医疗、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开展调研视察12次,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8份,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5项。二是小组活动重“实效”。按照"便于组织、利于活动"原则,全县设立25个代表小组,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、点,常态化开展活动。各小组结合本地实际,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或走访群众活动。小组走访做到"四必访":困难家庭必访、致富能手必访、矛盾纠纷必访、突发事件必访。今年以来,各小组开展活动80余场,推动解决农田灌溉、道路修缮等民生实事32件。三是数字化赋能搭平台”。县人大常委会开发"履职服务APP",设置“代表直通车”,实现代表建议"线上提、线上办、线上督"。平台运行以来,代表提交建议142条,办结率98%,群众满意度达95%。同时,建立代表微信联络群,常委会领导定期在线交流,确保联系"不断线"。

成果转化,让民意诉求"落下来"

县人大常委会建立"收集-交办-督办-反馈"闭环机制,确保群众呼声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着落。

建议办理突出"质效双升"。建立重点建议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、专委会对口督办、代表参与督办的"三级督办"机制。并组织代表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集中视察,促进代表建议从"纸上"落到"地上"。目前,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162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,其中已经解决建议126件,回复率、见面率、满意度实现三个100%。

民生难题实现"靶向破解"。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,每年由代表投票确定10项重点民生工程。推行民生实事集中督办办法,成立由代表组成7个督导组,下沉一线督导,现场协调解决问题,积极全力拉满“进度条”,跑出建设“加速度”在代表持续督办下,2024年实施的10件4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。

监督问效做到"红脸出汗"。组织对25个一府两院部门、87个执法站所开展评议,综合运用"开展调查+集中评议+满意度测评"监督综合拳,强化工作监督,对评议结果后三名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,对评议的发现的问题下发通知书,限期整改,倒逼相关部门转变作风、提升效能。

范县人大通过强化"两个联系",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,实现了代表履职从"被动参与"向"主动作为"转变,民意反映从“碎片化”向“系统化”转变,问题解决从“答复型”向“实效型”转变。下一步,范县人大将进一步完善机制、创新方式,推动“两个联系”走深走实,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、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。

审核:张松涛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