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荆江评论:以铝为媒 聚企成链 监利走出县域民营经济“突围路”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24 16:43:00    

荆州新闻网评论(特约评论员 张卫平)以一根铝材为支点,撬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千亿蓝图,从零散漂泊的“玻铝之乡”,到集聚成势的生态铝产业集群,监利探索出一条以乡情为纽带、以创新为动力、以政策为保障的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,为全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鲜活的样本。

乡情引雁归巢,破解县域招商困局。监利的探索,始于对“人”这一核心要素的精准把握。10万在外玻铝从业者构成的产业网络,是监利独有的“隐形财富”。当地政府以“情感+利益”双轮驱动,用“一封家书”“一趟航班”的真诚,叩开游子心扉,更用共享工厂、供应链金融等实招化解返乡创业顾虑。南桂铝业董事长彭小龙等“领头雁”发挥示范作用,短短数月便吸引60家企业集体返乡,印证了“县域经济本质是熟人经济”这一规律。这种“以情招商、以产留人”的模式,跳出了拼土地、拼政策的同质化竞争,为破解县域招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创新供应链生态,激活草根经济生命力。监利铝业集群的崛起,关键在于重构了产业组织方式。通过建设共享氧化车间、统一污水处理等设施,企业初期投资降低30%;搭建集采平台,实现“隔墙供应”,物流成本下降25%;联合国企成立供应链公司,将回款周期压缩至1个月。这套“共享+协同”的供应链创新组合拳,让分散的“草根军团”蜕变为有机整体。更为可贵的是,监利没有简单复制沿海模式,而是立足县域实际,用“铁路+水运”联运体系弥补地理劣势,用“飞地研发”破解人才瓶颈,展现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县域智慧。

政策护航民营经济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监利的经验表明,民营经济的茁壮成长,离不开阳光雨露般的制度环境。从“免审即享”实现半个月极速开工,到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支持技改;从推行“店小二”全流程服务,到制定《支持生态铝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当地政府始终扮演着“园丁”而非”指挥员”角色。荆州在市级层面更通过链接离岸科创中心、组织民企参与洪湖实验室等举措,为产业集群注入创新动能。这种既“筑巢引凤”又“放手腾飞”的施政哲学,正是“有效市场+有为政府”的生动实践。

当前,县域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监利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:第一,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要善于挖掘本土资源禀赋,将“人脉”转化为“产业链”;第二,民营经济活力释放需要构建“降成本、提效率、控风险”的全周期服务体系;第三,政府角色应从“管理者”转向“服务者”,用制度创新破除市场壁垒。正如监利铝业从建筑型材向光伏组件、汽车轻量化转型所展现的那样,唯有持续推动技术、模式、制度协同创新,才能让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。

曾经以“监利粮仓”闻名于世的土地,如今正用“工业炊烟”烹制着转型升级的盛宴。其以铝为媒、聚企成链的故事,不仅书写了农业大县“工业逆袭”的精彩篇章,更昭示着我们,只要尊重市场规律、释放民企活力,广袤的县域同样能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沃土。

编辑: 刘荣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-24